>粗心?
我整個人都是一愣,立即扶著頭燈四處亂看。
可看了足足三分鐘后,我感覺墓室里,確實沒什么東西值得拿了。
但我也不傻。
我很清楚,把頭絕不可能無的放矢。
仔細琢磨一番后,我忽然間想到了什么,立即看向了棺床。
對!
腰坑啊!
那一刻,我感覺自己有可能錯過了幾十萬。
因為上次在青州,搞北魏傅顯靈墓的時候,我就沒想起腰坑這茬來。
雖然那趟也沒少掙,但萬一呢?
萬一他真有,那里頭指定放著比鳳柄雞首壺還值錢的大貨!
真是,失策了……
所謂腰坑,就是棺槨之下的長方形小坑。
由于是在墓底中部,如同人腰部的位置,故而得名腰坑。
這種結構起源很早,要追溯到商朝早期。
不過在最開始,腰坑里放的,并非是值錢的陪葬品,而是,人。
因為那時候還是奴隸社會,人殉十分普遍。
所以腰坑里通常會放置殉人,大多為墓主人的侍從、奴隸或親信,此外除了殉人,殉牲也有,其中狗是最常見的一種。
狗在當時,被認為具有辟邪和守護作用的生靈,把狗葬進去,就可以另一個世界里,繼續守護墓主人的安全。
說起來挺慘的。
現在流行一句話,活著干死了算。
但在那時候,別說人了,就連狗子死了都去不了汪星,主打的就是一個生生世世!
所以呀,還是新社會好。
當然還有一種說法是,腰坑具有陰魂入地的作用,是墓主人死后去往陰間的通道,因為商代還是比較原始鬼崇,并不流行上天堂。
腰坑葬法一直流行到漢代。
一部分學術上認為,腰坑被取締,源自人殉制度的廢除。
但我覺得不太對。
我認為還是信仰出現了變化。
漢代打從漢武帝開始崇尚天人合一,大家都開始琢磨升天了,要是再挖個坑,誤打誤撞走到陰間去,那不就尷尬了么。
而到了唐代,雖然早就不流行腰坑了,但就像之前說過的,一樣東西從出現到消亡,從來不存在清晰的臨界點。
好比我第一次下斗,在明代老太監的墓里,就同樣發現了腰坑,還搞了一百個十兩束腰錠呢。
更何況,這人本就是個盜墓賊。
搞不好哪些高古玉或者青銅器,就是他從腰坑里摳出來的,所以他有樣學樣,給自己安排一個,我感覺也蠻合理的。
于是我立即問道:“把頭,難道是腰坑?”
把頭臉上露出一絲笑容,但幾秒過后,卻緩緩搖了搖頭。
“方向大概對了,可還是差了一點?!?/p>
“……”
方向對,但卻不是腰坑?
那會是啥?
我深深皺眉,一邊撓頭一邊繼續來回查看。
“咦?”
忽然,我的目光落到了北側墻壁上,兩處墻龕中間的部位,和左右墻壁相比,這里的空隙稍微偏大一些,但北側墻壁的長度本身就比兩邊長,空隙大也沒啥毛病。
望著層層疊疊的長條墓磚,我心里暗自泛起了嘀咕:難道說?藏了壁龕?
“南瓜,拿上刨錘,跟我來!”
徑直走到北側墻壁兩處壁龕中間,我脫下外套遞給南瓜,讓他將刨錘包裹住,完后便將耳朵貼到了墻壁上。
這辦法是跟馮抄手學的。
馮抄手并沒有將他的聽音功夫傳給我,但若只是藏了個壁龕,我覺的應該不難發現。
而之所以要將刨錘裹住,是為了盡量降低刨錘擊打墻壁時,錘子本身發出的金屬聲音。
“敲!”
砰——
一聲悶響傳出,但聽起來卻不像空心,正好奇是不是自己猜錯時,南瓜卻驚聲道:“我靠?川哥,這里頭還真是空的!”
我皺了皺眉:“你確定?”
“絕對不會錯!”
南瓜說著就拿掉外套,不管不顧的鑿了十幾下,從墻壁上拆下來一塊墓磚。
我立即扶著頭燈照進縫隙,卻見里頭是實心的。
“艸,空個屁,你自己看看!”
南瓜望了望,也皺起眉頭,嘀嘀咕咕說不可能啊,完后他又抄起撬棍,朝里頭捅去。
我當時已經放棄了,打算去問問把頭。
剛轉過身,咚——
很明顯的一聲空響,從縫隙中傳了出來。
“臥槽?”
我以為自己聽錯了,立刻接過撬棍,朝里頭懟了幾下。
沒錯,確實是空的。
“牛逼啊!”
我對著南瓜就是一頓猛搓,并問:“你是怎么聽出來的?”
南瓜指了指刨錘就說:“不是靠聽,是靠手感!”
“手感?”
“對對!”南瓜大點其頭,完后解釋說,他爺爺李鳳來干的是飛活,也就是入室盜竊,過去兵荒馬亂,大戶人家也害怕被搶,就常常會把墻砌的很厚,完后在其中開一個小空間用來藏錢。
這種秘藏墻,如果不是馮抄手那種聽音高手,普通人靠聽是很難聽出來的,但錘擊時的手感,和純粹的實心墻卻是不一樣的,只要經過練習,很容易就能辨別出來。
三分鐘后,墓磚被拆掉幾十塊。
這時我才發現,原來里頭是一層封泥。
關鍵是,我們拆出來的缺口,竟看不到封泥的邊界,這說明里頭極有可能不是墻龕,是一處小小的耳室。
我不自覺倒吸一口涼氣。
如果不是把頭提醒,我說什么也不可能發現!
這時把頭走了過來,我立即問道:“把頭你是怎么發現的?是聽出來的,還是跟南瓜一樣,靠手感?”
結果他卻笑了笑,說都不是。
“啊?那到底是……”
“好了,”把頭打斷我的話說,“這些回頭再聊,先弄開,看看里頭究竟有什么。”
后來我才知道,把頭是靠猜的。
他告訴我當時出貨量雖然不小,價值也很大,但總體上看,卻還沒有一樣壓軸的物件。
當然這里說的壓軸,是針對于唐朝而言。
也就是說,這件東西最后可能賣不了多少錢,但在唐朝時,絕對是件夠分量的物件。
這就和我當初在青州,發現老太監墓的道理類似,把頭能想到這里別有洞天,是因為他猜透了墓主人的心思。
封泥很厚,大概有將近五十公分。
我跟南瓜刨了半天,才弄出一個拖箱大小的缺口,發現里頭還是一層青磚。
南瓜抹了把汗,罵道:“特奶奶的,這老盜墓賊,是真會玩啊,搞這么費勁他也不嫌累!”
“別扯沒用的,趕緊鑿磚!”
我看看時間,快四點了,便連忙催促南瓜抓緊干活,現在是夏季,高緯度地區日照時間長,目前外頭肯定快天亮了。
又過了十五分鐘,青磚也被一點點拆掉,一個洞口出現在面前。
我調亮頭燈朝洞中望去,瞬間目瞪口呆。
請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6978ae.lol。筆趣閣手機版:https://m.6978ae.lo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