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%*+#%”
告解廳前,他期待已久的玩家終于出現了。而秦非那一行人則要忙碌的多。下一秒,就像早就已經提前等在那里,面前的門瞬間便被打開。
蕭霄未能覺察到眼前之人的異狀,他正半蹲在門邊,頹喪得猶如一只喪家之犬。其他那些意義不明的規則暫且不論,起碼有一條是明確的:三途和鬼火雖然并不知道秦非具體的計劃,但聽見那一聲系統播報,其實也已在心中有了猜想。
比起一路走來的其他七間囚房,這里的血腥味似乎稍微淡了一點,環境相對也比較干凈,像是有人刻意打掃過。這些傷痕令他們看上去面目全非。
守陰村,又是什么地方?按照他們原定的計劃,接下去該做的事就是努力挖掘其他玩家的秘密,在最后不得已的獵殺時刻開始之前,將自己的積分堆到高點。有靈體正在為秦非的生死牽腸掛肚,也有靈體滿心興奮,垂在身側的手握拳,滿腦子只有一個念頭:
可是,該死的,剛才那個突然說話的家伙,到底是誰?!他很少做這種損人不利己的事,通常情況下,秦非追求的傷敵八百,自贏一千。導游看看其他人,又看看秦非,頭頂的好感度條又一次磨磨嘰嘰地向前挪了一點點。
他緩慢地抬頭環視四周。背后,煙霧散落,三個追兵再次蠢蠢欲動。秦非嘗試自救,尋找各種刺激、玩極限運動、將恐怖片當成新聞聯播看。
凌娜接過孫守義手中的蠟燭,向前一步。一圈一圈纏繞著,向外拉扯。
1號對應1聲,2號對應2聲……以此類推。“這樣清晰的痕跡,一定是在受害人本身出血量就已經非常大的情況下造成的。”其實秦非根本沒什么疑議,他想知道的東西大多數都已經靠自己弄明白了。
這片迷宮回廊就像一個千萬年來無人踏足的溶洞,每一條過道都連接著無數轉角,而越過那個轉角,一條全新的、不知通往何處的路口便又呈現在眼前。秦非上榜的時間還短,服務大廳的榜單無法通過拍照等圖像手段記錄,就算像那個穿著校服的小男生所說的那樣,已經有不少人在討論這件事,但秦非個人信息的流傳度依舊不會太廣。
這瞎話說得也太離譜了。大廳里的這些傻逼,馬上就要被打臉了!!有一日,一戶人家找上門來尋求他的幫助,說是自家兒子前幾日過世,尸體擺在停尸房中卻不翼而飛。
為了避免違反導游給的“白不走雙”的那條規則,他和秦非之間足足隔了半條走廊那么遠,涼颼颼的風從兩人中間吹過,吹得蕭霄頭皮直發麻,總擔心下一秒祠堂的黑暗中就會有什么東西鉆出來。他總擔心這教堂什么時候會把自己吃進去、或者吸收消化掉。
不符合,他就和程松沒有了半半毛錢關系,程松不會費力去幫他任何一丁點秦非微笑著看向林業:“現在嗎?我準備去吃早餐。”秦非強忍著渾身的痛意,一個鯉魚打挺竄出半米遠,毫不遲疑地轉身便跑!
在他們進入里世界的這段時間里,表世界的休息區顯然并沒有人來打掃過。
這是十分常規的思路,所有觀眾都是這樣想的。
他們從禮堂回來的那天,也就是在副本度過第一個晚上之前,導游曾給過他們一份游客指南。按時間線推斷,大約就在上午11:00~12:00中間。
秦非神色未變,眼底的笑意又深了幾許。兩只逃亡隊伍匯聚成了一路,三個追著玩家跑的boss也統一了目標。實在太令人緊張!
十有八九,是對應了那條“需在鐘聲響起前完成本日所需要做的一件事”的規則。那就是他和其他玩家之間實力的參差。沉重的木門被吱呀一聲推開,有人警惕地探出頭來。
道理的的確確是這個道理沒錯。正確率雖然達不到百分百,但大致能評判個方向出來。右邊僵尸都快哭了,瞪著一雙無神的眼睛,十分渴望地看向自己的身體。
“吃了沒”,華國人民見面打招呼破冰時慣用的傳統藝能。
“我聽見有個奇奇怪怪的女聲在我的耳邊說話。”其實蕭霄還是有點害怕:“你說他們既然在E區有關系,在D區會不會也有關系啊?”
秦非在導游身前站定,抿唇輕笑,十分禮貌地伸出一只手道:“導游你好,我叫秦非,你叫什么名字?”
這是個十七八歲的少年,名叫林業,身上還穿著校服,神情緊張又怯懦,說話聲音細如蚊蚋。凌娜自從劉思思死后就一直很沉默,鮮少開口說話,這次卻一反常態地表露出了與大部分人相反的態度。
想到這里,徐陽舒又打了個哆嗦。
也對。只有尸體才能留在廂房。粘完之后又甩幾下腦袋,這才心滿意足地回到秦非肩頭,將那紙一會兒扯下來一會兒貼回去,自娛自樂地玩了起來。
金屬與金屬相互碰撞,發出令人后槽牙隱隱作痛的劇烈聲響。鬼女只是要求他們將村祭要用到的這六具尸體毀掉,卻并沒有說該怎樣毀掉。蕭霄實在想不通, 事情是怎么走到如今這個地步的。
蕭霄湊上前,皺著眉頭指向最后一條規則。林業又仔細看了看,驚喜道:“還真是!”
躺在地山的人口鼻出血,四肢抽搐幾下,很快不再動了,高大的怪物追趕上來,伸手撿起地上的尸體,整個塞入口中,就像是吞進了一整塊糖。而且刻不容緩。同樣,這也可以解釋為什么房中的報紙和書籍內都殘缺了一部分文字、為什么蘭姆所沒有踏足的地方都是空白的。
秦非輕輕嘆了口氣。
6號話音未落,修女已經搶先一步驚聲尖叫了起來,她的視線穿巡在走廊上的眾人當中,最后直直落在了秦非的身上。鬼女的手留下這條信息,或許是想告誡秦非,這個村子,還有村子里的村民,都有問題。
作者感言
或者有一些人耳聾后,反應會變得很快,即使不需要手語,光看別人的嘴型也能將他們的意思讀懂個大概。